“大学教育应提供多样化的模式,让不同特点的孩子得到成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描述他心目中的高校改革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高等院校综合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林建华引用着名教育学家叶圣陶的话道出教育改革的真谛:“教育不是工业,把产品以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批量生产出来;教育是农业,给予作物适当的土壤、养分和阳光,它们就能自己成长。”
适当,意味着撒下的如果是小麦种子,就不能用种植土豆的方法来培土、施肥、治虫。“在课程设置、评级机制、甚至是专业设置上都应该实现多样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挑选不同的课程组合、甚至自己设计专业。”林建华说。
已近耳顺之年的林建华,更多的时候将学生称为“孩子们”,儒雅的谈吐中饱含着长者对晚辈的关爱。“如果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确实能量出高低,但人的发展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促进不同背景、不同特点的孩子成长成才。”
早在北大化学学院就任院长期间,林建华就推动教授进课堂、建立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的顾问老师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近4年来,从就任重庆校长期间力推“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人事改革,到就任浙大校长期间选定8个院(系)进行综合改革发展试点,老北大人林建华在改革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息。
针对近年来有媒体曝出“本科生就业率不及高职学生”“名校生收入不及高职生”等现象,林建华说,这并不奇怪,都是市场行为,但也启示我们要用市场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尤其是一些偏应用的学校,应该和行业、产业更紧密相结合。
在林建华看来,目前高校领域出现的很多问题,例如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毕业生就业难等,其根源都是未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老师、科目为中心。“学校想着开设哪些学科、老师想着传授哪些知识,可传统学科能否适应社会需求呢?这个他们没考虑过。”
以学生为中心,学校要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大家放开思维去创新、去质疑、去批判、去追求真理,摆脱急功近利。林建华说,这一方面需要大学自身来倡导其应有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的支撑。
“作为管理者,我的看法是不要用量化的指标来定学校的发展任务,而是要解决学校长远的、基础性的瓶颈问题。问题解决了,工作自然就往前进一步。”林建华说,不过我们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发展就是在问题的一项项解决过程中前行的。
阅读(14723)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