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决战时刻在一天天的逼近,考生们正进行着最后的冲刺。无论是先行者还是后发者,所有人都在奋力一搏。跨考教育的编辑对备战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们进行了采访,总结出较有代表性的若干种冲刺生存状态;并请几位考研辅导名师和有过考研经历的优秀研究生,对这些冲刺生存状态进行点评和分析,提出优化冲刺方案的建议。
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年在临近考研的时候,都有一些人出乎意料地加入到考研大军中来。他们仓促上阵,最终却能意外胜出,这让人纳闷:为什么有些辛苦准备一年的考生还考不过仓促上阵的考生呢?仓促上阵的考生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有什么独门秘笈吗?在这个“过劳”一词泛滥的时代,考研人怎样才能把握平衡,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我们心中是否可以建立一个掌握平衡的法则?
冲刺生存状态掠影
从对2009年考研学生的采访来看,考生们的生存状态千差万别,但都是苦中有乐、苦中有趣。有些考生还提出了自己的特色复习方案,希望得到学长和老师的评价与建议,也希望与广大研友一起分享。
案例1:废寝忘食型
小张是一所二类本科院校的大四学生,他从暑假就开始进行考研复习,他的目标是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谈到目前冲刺阶段的生活,小张简单地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废寝忘食”。小张坦言:“现在确实很紧张,竞争这么激烈,我生怕浪费了时间,就连吃饭时都不忘在心里温习一些知识点,做梦也是在做题。”现在,小张每天6点就起床,一直看书到晚上自习室熄灯才回寝室休息。“我打算在最后一个月把以前的笔记多看几次,巩固复习成果,争取做到万无一失。”
小张介绍,在他们这样的普通院校里,敢于挑战一流大学研究生院的考生并不多,但是那些下定决心的人,都会像他一样,制定长期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做准备。在冲刺阶段,他们更是不敢有丝毫松懈,全身心专注于考研。
点评:“废寝忘食”是考生临考前最常见的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空前的紧张感能让人产生巨大的动力,同时也会给人以巨大的压力。有一部分人能够顶住压力,奋勇前进,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甚至能扫清前几轮复习留下的死角,突破平时无法解决的难点。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堪忍受这种状态,产生力不从心的挫败感,甚至想要放弃;或者出现身体不适,影响到冲刺与考试。
有过成功跨考经验的研究生小刘指出:“废寝忘食是对冲刺状态的夸张概括,在冲刺阶段达到这种状态正说明我们对考试的重视与投入。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如果真的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科学的方法是,在投入全部精力去复习的同时,也要注意规范作息时间,增强营养,并且找到排解压力的好办法,比如在需要调节的时候去打打球、散散步、听听歌。”
案例2:以逸待劳型
华中师范大学的小英2个月前得知自己保研失利后,才开始进行考研复习。在采访中,小英的舍友说:“他整天不紧不慢,晚上不熬夜、早晨睡懒觉、中午还午休,去自习室通常只拿一本书,还经常上网。我们都为他着急,他是不是要放弃了?”
面对舍友的疑问,小英透露了自己的冲刺主张:“我考研起步比别人晚,但是对自己的基础很有信心!我学习讲求效率,安排也很简单:上午看政治,下午看英语,晚上看专业课。另外,我每周的复习都是有重点的,完成一个重点再进行下一个,对时间的要求也不多。还有,我不只是在看书的时候才复习,即使走在路上,我也会想想刚看过的知识点和下一步的复习计划。武汉的冬天太冷,早起复习效果不一定好,我喜欢躺在床上回想昨天看过的东西,或者构思一篇英语作文或者专业课论述题。我每周还会上两次网,下载考研辅导讲座,看一看最新的消息,琢磨考研命题的规律。”
点评:有句俗话:“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像小英这样的冲刺状态,可以用“以逸待劳”来概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考生其实也不在少数。
与小英有着类似经历的研究生小王说:“小英在大战之前仍然这样镇定从容,让人佩服。他的复习有着极强的计划性与针对性,学习效率很高,他还在琢磨考研套路上花了很大精力,这些都是短期冲刺的有效办法。但是,“以逸待劳”的冲刺方法并非人人适用,只有那些心理素质强、基本功扎实、对自己的考研结果很有把握的考生才敢于尝试这种方法,否则一旦松懈下来,心态就疲软了,复习效率也会下降,就找不到冲刺复习的感觉了。”
案例3:团队作战型
东北某大学的王晶、路路和小力是因为考研才成为好朋友的。他们每天清晨6点在宿舍楼前集合,吃完早餐后一起去图书馆门前排队等候开馆,然后一起复习到自习室熄灯才回宿舍。每天下午,他们还会抽出一到两个小时,进行互动学习,一同讨论疑难问题。王晶说:“我很喜欢一问一答的互动复习方法,在问答中我们既能增强记忆,又能放松身心,休息与学习两不误。”路路说:“我的基础弱一点,如果不是一路上有好朋友的鼓励,也许无法坚持到现在。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友谊。”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考研人都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团队,他们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专业的一群人,他们的考研目标相近,作息时间相似,每天在同一个自习室学习,经常互相交流考研经验;他们还结伴去郊游、看电影。谈起这个小团队,他们都很骄傲;问到考研的结果,他们乐观、自信。
点评:在冲刺阶段采取“团队作战”的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心理学博士林老师认为,积极进取的考研小团队可以给每个成员良性的群体影响,敦促大家朝着同样的目标有节奏地前进。群体的存在大大地降低了个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感,能有效地预防个体出现懒惰和放弃的情况。
在对考研成功者的采访中,我们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考研冲刺时都有团队作战的经历,这些小团队有的形成于班级同学之间,有的形成于长期在同一自习室复习的陌生研友中间,有的则形成于网络的考研博客或QQ群中间。这些考研小团队有的联系非常紧密、人员固定,有的组织比较松散、人员不定;但是小团队都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于小团队中的考研人来说,这是他们坚持到底、不断获得动力的重要源泉。
阅读(1248)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