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理论作为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大部分考生的复习都是花大量的时间背诵厚厚的一大本政治教材。然而实际的复习效果却不理想,往往是背完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而再背前面的又忘了后面的,这样来回折腾,以致众多考生筋疲力竭,情绪低落,甚至完全丧失信心,放弃了政治的复习。
有没有好的复习方法呢?我们通过研究历年真题了解到,这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复习政治各科中的核心和精华,并辅以少量的经典试题和模拟题来快速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关键的就是快速的重复背诵大纲各科的必考知识点。为此我们总结多年来编写考研教材和从事考研辅导的经验,结合广大考生的建议和要求,推出了这本《2008年考研政治大纲要点5天速记》。一天一科,每天2小时,5天时间掌握大纲所有要点。
本书同时具有全面精炼、重点突出、便于携带、实用性强的特点。在编写体例上,每章由以下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知识框架图”,使考生在背诵记忆之前,能够提纲挈领地从宏观上把握本章主要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考生的复习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第二部分,“新大纲解析”,说明本章新大纲变化,重点介绍新增和变化的知识点,阐释知识点变化的原因,帮助考生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掌握。
第三部分,“新大纲要点”,结合教育部社科司组编的全国公共课示范教材内容,对大纲知识点进行准确、完整的阐释。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用语精炼,便于背诵记忆。其中,特别突出介绍和说明了2008年新版大纲的修订内容。
相信本书一定会为考生节省复习时间,提高记忆效率。
现在就新大纲要点做以归纳,文都教育预祝考生在2008年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大纲要点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就同其物质器官的关系来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就同客观外界的关系来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五、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1.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断言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3.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
(1)它们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
(2)没有客观地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证实、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科技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给现代科技革命以科学实践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借鉴。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既对立又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和人的主体地位。(2)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到现代西方哲学中某些合理的有启发的东西,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但就其理论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说,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成果。
[NextPage]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新大纲要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结构、属性混为一谈;
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物质是可认识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辩证统一的。
二、物质与运动
1.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性。
3.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它们互相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三、运动与静止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四、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又是与时空观相统一的。物质运动就是通过时间持续性和空间广延性的变化体现出来的。
2.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物质是时空的内容,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不能脱离内容,是内容的表现。
3.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五、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它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看,“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2.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构成人类的存在形式。
3.实践具有物质性、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具有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三种形式。
六、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一方面主体根据自觉的目的和计划,运用物质的、知识的和语言的工具或手段,能动的改造、认识、利用和欣赏客体;
阅读(820)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