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娟事件,媒体的盛宴?!
变卖家产,卖肾换钱,伴随女儿去香港……这一切,不是为饱暖和生计,而是为了支持女儿追星。在影星拒绝与女儿单独相处后,他一跃跳入大海中,结束了年近七旬的生命。近日,甘肃追星女孩杨丽娟父亲的过激行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从网络上读到这则消息,内心深处涌上了一片悲凉,为什么以爱为名,却导致这样一场家破人亡的惨剧?
或许,人们可以说,杨丽娟对影星的迷恋已到疯狂的地步;人们可以说,杨丽娟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在明明知道孩子失去理智,仍依然偏执的支持;人们甚至可以说,刘德华及其经纪公司为什么就不能满足杨丽娟的愿望?但这一切说法,面对鲜活生命的消逝,变得苍白无力。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反思媒体在这整个事件中的暧昧态度和不光彩角色。在杨丽娟事件狂轰滥炸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残忍,杨丽娟事件分明变成了一场媒体的盛宴,舆论的狂欢!
去年4月,兰州《西部商报》首次披露,杨丽娟苦苦追求刘德华十二载,杨父为其不惜变卖房产甚至卖肾。从杨丽娟接受采访所说的话中,可以明显地感到,语无伦次,逻辑混乱。从常识判断,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不工作、不学习,生活被追星所主宰,是不是患有精神疾病?这时,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够用引导的态度报道这件事情,并帮杨丽娟进行心理救助,她就有可能走出了追星的荒诞光圈。可是,媒体在做什么?把杨丽娟当成了一个小丑,当成了一个大家取笑的对象!在某些媒体的描写下,杨丽娟是可笑的、病态的,他们家人是不可思议的。没有人帮助他们,这些媒体在诱导人们欣赏一场上好的闹剧。
于是,在某些媒体的促成下,杨丽娟一家终于可以到香港,去和她的至尊偶像刘德华亲密接触了。我们很容易预测到,一个已经出现妄想症征兆的女孩,面对刘德华,她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过激举动,她对于刘德华的迷恋很可能陷入更加不可自拔的地步。果然,在刘德华没有满足杨丽娟进一步要求时,杨父跳海了!媒体又一次沸腾了,杨丽娟事件达到高潮。在媒体上,来自社会各界对于杨丽娟的叱责纷至沓来。众多媒体将这个事作为近期主打新闻来做,策划,抢专访、抢头条、抢独家。当某位主持人貌似悲痛地对这一惨剧发表评论时,眼角流露的分明是不屑。也就是这样一个精神几乎失常的女孩,在几十个麦克风前忽而大哭、忽而大笑、忽而抱头、忽而掩面,痛苦地说:“我好乱、我好乱,我该怎么办”。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体为了提高发行量、收视(听)率、点击率,为了满足读者和受众的猎奇心理,就必须这样做么?善良的观众都能明白,这个时候,杨丽娟需要的是心理治疗,而不是成为媒体上的“明星”、“丑闻主角”。当杨丽娟一家陷入妄想幻想状态时,媒体的狂欢和眼球经济,无疑会把他们一步步送向坟墓。可以说,杨丽娟追星悲剧酝酿发生的整个过程,媒体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杨丽娟事件联想到1997年发生的台湾艺人白冰冰之女白晓燕被绑事件,本来白晓燕完全可以安全回家,但在媒体的围追堵截、狂轰滥炸,甚至不断爆料警方行踪路线之下,犯罪分子陈进兴失去理智,将白晓燕残忍杀害。白冰冰后来痛恨地说:“是媒体害死了我的孩子!”
一个行业要想得到人们的尊重,首先应树立起这个行业的操守。当媒体滥用话语权,主观为了赢利、客观上拿起了血淋淋的“屠刀”,当最终导致一个无辜生命的丧失时,还有多少人会对这个行业心存敬重?还有多少人会把记者和“铁肩担道义”联系起来? 据报道,杨丽娟父亲死了,杨丽娟和其母还在为再次赴港的签证忧愁。甚至还有很多媒体说,应该支持她们再次去香港,以完成杨父遗愿。我不知道,我们的媒体怎么了?
阅读(1349)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