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统考九月备考的关键词是“统考大纲、教育学原理”。
一、关键词解析
统考大纲——2008年新的教育学统考大纲现已公布。大多数的考试内容和范围都没有变动,特别是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部分,教育研究方法也只变动了一小部分,因而,如果同学们一直是按照旧大纲复习的就大不可惊慌,只需结合考纲对变化的部分略作调整。
新大纲与旧大纲相比,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考察知识更侧重应用和理解,而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不少去年要求掌握的概念、词源、含义等今年不作要求了,这就是一个信号:即考察的东西不再是简单的背诵,会在记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虽然定义、含义之类的东西有的不作要求了,但是大家还是要注意理解,因为不对概念加以理解是难以把握整体内容的。
第二,更侧重教育实践的考察。新大纲在去年教育内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教育实践这一部分,特别是对一些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进行分析、论述的时候,增加了对其教育实践的考察。因此大家在了解掌握教育思想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其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或根据其思想而发生的教育实践。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能够根据教育活动的例子或文献,进行对思想的提炼,特别是阅读文献时吃透其思想,达到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才能正确理解文意。
第三,新大纲与去年大纲相比,更体现出综合化的特点。新大纲从文字表达和归类的特点来看,更侧重知识的全盘理解和融会贯通。新大纲对知识归类更为严密,体现出严谨性。因而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把知识之间串联起来,尝试把知识之间串一根线。大家可以发现,教育学原理中间可以穿插进不少教育史的知识,而教育心理学中也融合了不少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的知识,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史的联系也比较大。因而,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对知识进行综合化处理,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出高水平,应付高难度的题目。
教育学原理——本月我们进行教育学原理的第二轮复习。新大纲中变化最大的是教育学原理部分,不仅内容有变化,更更换了部分内容,考察内容的方式和结构都有所调整。以下我们大师教育从多个侧面重点介绍教育学原理的变化和应对策略。
二、方法指导
1.教育学原理的具体内容变化。
第1章: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改为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其实这意思是差不多的。原有的“教育学的概念的起源与演化”不在范围内了。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倒是被分开了,成了独立的三部分。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已划掉了,因而这部分可以减轻大家负担了。
第2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词源被划掉了,中国的和西方的有关“教育”的定义也被教育的定义所取代了,这其实是差不多的,没有本质区别。增加了“教育的结构与功能”和“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这部分,因而大家在复习时要注意了。有关教育本质论被划掉了,但并不意味着这部分不需要掌握了。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增加了“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这部分。这部分是以前没有的,复习时同样要注意。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增加了教育的科技功能。在“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变革”中,是把去年大纲中的那部分加以综合了,内容还是大致相同的,复习时候注意它会以论述或简答的形式出现。
第4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制约”这部分是把去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划掉了,加进去了“对教育的制约”部分。“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也被“特点”取代, 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也不再考了,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观点则被加入了。“学校教育”的因素被单独突出来了,而个体因素则未纳入。这一章变动比较大,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不过基本内容还是差不多的,只是有些内容增加了,而有些内容又不考了而已。
第5章:教育目的。这一章增加了教育目的的“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论、教育适应生活论”,这一章更增加了“培养目标”这一概念,并与之相关的概念也加以考察。因此,本章注意这一点就可以了。
第6章:教育制度。这一章增加了“学制”的概念与要素、“各级学校系统与各类学校系统”以及“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这部分。复习的时候重点要把握这一部分。
第7章:课程。课程的变动也比较大,从大纲来看,课程这部分的结构更为严谨,内容更为紧凑。删除的是“课程定义的不同观点”、“课程类新的概念”、“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与主要模式”,增加的是“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并把课程的编制系统化了。
第8章:教学。本章的改变不是很大,主要是增加了“教学评价及其改革”、“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联系”这部分。其实这部分是课程评价中的一部分,只是把它挪到教学这一章了。划掉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矛盾”、“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把“情感教学理论”改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第9章:德育。这一章中,主要删掉了一些概念,如“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的意义与内容”,增加了“德育模式”这一部分。 因而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重点把握德育模式。
第10章:教师与学生。本章增加和删除的内容使得这一章的结构更趋于合理。“教师的职责和角色”、“教师的专业素质”被“教师职业的特点以及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所取代。增加了“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以及“师生关系论”。
2.教育学原理大纲的变化特点
2008年新大纲中的教育学原理部分的变化呈现出如下主要特点:
第一,愈加重视考生对于教育学主要理论及其观点的掌握。
第二,紧密结合我国的具体教育现象,侧重于考察考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点、概念与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而不止于对基本概念的了解知悉。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性的知识点的删减,而增加了一些和实际联系紧密地知识点。
第三,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充,同时增加了多个全新知识点,扩大了出题范围。
3.第二轮教育学原理复习的具体对策
其实,与其说教育学原理的内容变化大,不如说教育学原理的结构调整大,基本上是把原有的结构作了重新调整。大体内容还和去年差不多,因而大家在发现这一部分有了重大变化后不要手足无措,仔细斟酌就会发现原有的内容大部分还是发挥作用的,只是把知识的结构重新调整了一下罢了。而且按照我们的复习计划,其余科目均进行了两轮,惟有教育学原理进行了一轮,因此对我们影响不大。
本月开展对教育学原理的第二轮复习。复习时要紧密结合新出台的大纲。对新增加的知识点复习时重点关注,要从头到尾细细体味。对于调整的知识点要钻研它的变化,如“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被“特点”取代,那么就要关注掌握特点,含义知道就可以了。所以这部分工作需要做的比较细致。对于删节的知识点(新大纲主要删节了一部分基本概念类的知识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并不重要。事实上,任何理论观点的阐述与衍生都是建立在对基本概念的探究之上的。因此,考生们切不可轻视基础知识,也应适当地予以关注。
三、大师提醒
1.考研的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能够力透纸背,看清它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所以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其次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
2.本月除了我们要完成教育学原理第二轮的复习之外,还要学会抓住“增、删、改”三类知识点,结合新大纲变化调整复习方法。掌握这一方法,在随后其余三轮的复习中就可以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