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是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第一天,下午刚刚参加完英语(二)考试的吴丽,心情“糟透了”。(从2010年起,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部分分为英语(一),英语(二)两种试卷——记者注)
当晚9点多,吴丽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微博截图,截图内容显示,“英语(二)泄题。已经找到很多考研的小伙伴确认,是真的,他同学中午已在某考研机构收到答案!和考题一模一样”。吴丽和小伙伴们都想知道,这究竟是考题泄露了,还是机构真的猜中了题目?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考试作弊等行为纳入刑事处罚之列,这让201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被称作“史上最严”。但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不少考生反映,今年考研似乎“没想象中严”。
一年的辛苦白费了
吴丽在社交网络上找到的微博配图还显示,“有人卖考研政治的大题。提前一天已经有人在卖考研政治英语答案,今天中午做完发现答案完全和真题一样”。
此外,配图中还有手写的英语(二)答案,以及英语(二)翻译题部分答案,这些答案出现在部分考研QQ群里,时间分别为2015年12月26日12点32分、13点16分等。
吴丽的同校同学李夏也有离奇经历。12月26日下午英语考试开场前,李夏在门口看到3个同学还凑在一起紧张地背英语,其中一名同学跟同伴确认“是不是选这个”。没想到,进了考场,李夏打开试卷发现,英语(二)的一道七选五的阅读题,“就是那几个同学刚刚背的内容”。
考完英语,李夏和同学在微博搜索发现,“考研泄题”已成当天热门话题。“那一瞬间,我们都觉得,辛苦准备了大半年的这场至关重要的考试,好像已没什么意思了”。
南京考生肖韵也说,考完英语(二)当天,觉得没考好,上网查答案时在微博上看到“考研泄题”,同学们都觉得很气愤,“这对我们认真复习备考的人很不公平,我们努力了那么久,别人几分钟就拿到了答案,肯定会拉高分数线”。
12月27日,为期两天的考试结束了。当晚,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博发布的《教育部表示坚决打击组织考试作弊等违法犯罪行为》消息称,教育部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反映有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报请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12月29日,有湖北媒体报道,26日下午5点多,汉口学院周姓同学刚参加完英语考试,在厕所里听见两名男生“‘答案抄得怎么样?’‘下午1点半收到答案’”的对话。当时,周同学以为是句玩笑话,第二天,同学打来电话称,有考点有人因为作弊被抓了,怀疑是泄题。
该报道称,联想到在厕所里听到的对话内容,气愤不已的周同学拨打了十几个电话,向教育部等部门进行了投诉。
部分考生:监控环节还不够严密
采访中,不少考生反映,考试的监考环节也有诸多不够严密的地方。
考生方薇在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考点参加考试。她提供的一组照片显示,考场外的“曝光台”中,12月26日共有16名考生作弊,4名考生违规,其中14名考生“已被公安机关带走”,并公布了相关考生的考号。有考生还反映,华中师范大学考点也曝光了类似的作弊名单。
方薇坐在考场的最后一排,她告诉记者:“4场考试里,一直有老师在后面小声聊天。要是有考生作弊,聊天的老师能注意到吗?”
西南某省考生许思在当地一所初中参加考试。据她回忆,考场上,有一名监考老师花了一个多小时在埋头准备每个考生试卷信封的封条。
12月27日的专业课考试,许思临时需加稿纸,坐在前面的她举手示意了足足七八分钟,没想到两名监考老师都没看到,许思只好喊了一声,监考老师才反应过来。收卷过程中,有考生交头接耳,监考老师也未制止。
此外,按规定,监考必须验明准考证。许思介绍,准考证A4大小,白纸打印。4门考试,监考老师均未查看。此外,文具盒也没查看,“这意味着,如果有人想作弊,会有机会”。
武汉考生程丰也说,考试时,安检并不是很严格,并不是每个考生都严格“验身”了。程丰有3门考试未被要求接受仪器“验身”。
程丰和“战友们”分析,之前媒体报道的“作弊入刑”带来的震慑作用,在这样的考场环境中很容易被消解,“一些同学即使之前有所畏惧,在那个环境里可能也会找到土壤,蠢蠢欲动。”
专家:要问责处罚,更要改革考试机制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称,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期间,该院联合公安部门,共打掉考试作弊团伙3个。截至27日考试结束,全省共上报涉嫌考试违纪作弊307人,较去年减少358人。
据介绍,上述307人包含夹带、抄袭、利用电子通讯工具作弊等行为。其中,3个作弊团伙全部来自武汉的考点,作弊类型均为利用电子通讯工具作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同时称:“截至目前,暂无证据证明3个作弊团伙与本次考研疑似泄题有关。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方面表示,考风考纪方面,考生可向该院提供线索。对于涉嫌考试违纪作弊者,将严格依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置,涉嫌违法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教授提出,一方面,要进一步通过技术、法律手段加强监管,执法需更严格,严厉追究泄题作弊责任。另一方面,对作弊违法可能带来的后果要加强宣教,打消作弊与组织作弊者侥幸心理,压缩犯罪团伙的“市场”,还广大考生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仅有“作弊入刑”尚难以治理考试作弊,我国必须认真审视对考试作弊的问责处罚机制,并改革考试机制。
熊丙奇认为,教育部门作为负责组织考试的机构,应被作为调查对象,而不是主导调查的机构。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国家考试都采取这种由主考机构主导调查作弊举报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作弊者。在他看来,考试应进一步实施社会化改革,政府放权给专业社会机构、大学和学生,由专业社会机构组织,招生机构自主认可,学生选择参加,理顺政府、考试机构、学校的权责,才能规范考试招生秩序。此外,从对每位考生负责出发,应该在评估泄题的影响程度基础上,认真启动重考,用巨大的重考成本迫使考试组织部门对考试安全高度重视,也对图谋泄题操作的机构和个人产生更大的震慑作用。
阅读(1468)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