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 > 20℃的冬至?未来三天依然温暖 冷空气在后头
20℃的冬至?未来三天依然温暖 冷空气在后头
网上收集 2015/12/22 10:39:30 (1063)
  广州天气

  今天

  阴天,局部有小雨,并伴有轻雾和轻微灰霾,15℃~20℃,吹轻微的偏东风

  明天

  阴天,局部有小雨,并伴有轻雾和轻微灰霾,18℃~22℃,吹轻微的东南风

  强冷空气周末来

  即便一早就下雨,大家可能并没有感觉到周一气温下降了多少。未来三天气温还是大弹升调,直到周五新强冷空气杀到。

  气象台预计,22~23日,清远、韶关、肇庆和河源北部市县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其余市县阴天到多云,部分市县有轻雾或小雨。粤北市县最低气温8~12℃,南部市县14~17℃,其余市县11~15℃。

  24~25日,强冷空气入粤,气温自北向南逐步下降7~9℃,广东大部有小雨局部中雨。广州今明两天阴雨为主,有轻雾和轻微灰霾。后天雨水暂停,气温也在回升。

  广州人冬至喜欢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冬至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节气词典:

  冬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冬至阴气仍盛,土中蚯蚓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阳气初生,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气候

  大多为“日暖夜冷”

  从天文角度讲,冬至日是北半球进入冬季的第一天。冬至日过后,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一年中气温最低,天气最冷的时期。寒冬数九,就是从冬至日这天开始的。冬至日是“冬九九”的第一天,即冬至日为起算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也就是小寒、大寒节气期间,是全年最寒冷的时节。

  “冬至”节气期间,强冷空气常常直驱南下,影响到南海中、北部,强的可以到达南沙附近海面,使我省出现强烈降温,甚至出现寒潮、霜冻、冰雪现象。但从历史气象资料看,“冬至”节气期间,大多是“日暖夜冷”的天气,但遇阴雨,天气就变得非常寒冷。如广州“冬至”节气平均气温在14℃左右,日极端最高气温极少出现25℃以上,整个节气平均最高气温只有19.2℃,最低气温为10.2℃。

  冬至养生

  吃膏天灸 调理抗病

   “老广”一直有民谚称“冬大过年”,有吃“冬至团”的习俗。省中医资深中医师成杰辉指出,冬至时节养生应以固守真元为重点,固肾强体,护阳益精,阳秘则精藏,蓄势以待发。

  专家称,汤圆的外皮一般以糯米粉制成,糯米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止虚汗的功效,能起到一定的御寒、补益的作用。不过,吃汤圆应节,务必节制莫贪嘴。汤圆由精细糯米粉制作而成,里头的馅料所含糖分也不少,通常3~4个正常大小的汤圆约等于煮熟的1两米饭,因而食用汤圆时,建议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此外,汤圆的馅料中还含有不少的固态油脂,热量较高,多食容易出现胃肠胀气、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建议爱吃汤圆的朋友不要贪嘴。此外,煮时若能加以芹菜、香菜、橙皮等食材搭配,能化解汤圆的甜腻,并起到芳香醒脾、开胃消滞的作用。

  冬令进补,除了一般食物进补外,中医养生最为推荐吃膏。膏方调理有补虚扶正、阴阳平衡的效果,最终起到调节免疫、防病治病、抗衰延年的目的。一般体弱者、亚健康状态以及慢性疾病人群较宜吃膏。不过,市民最好到医院请有经验的中医师为自己开膏调补。

  今年的三九天灸日期分别为12月22日、12月31日、2016年1月9日。适合各种虚寒性疾病患者,如患有慢性咳嗽、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疼痛等运动系统疾病的患者,或平素手足冰凉、宫寒痛经、坐月伤风的妇女,体弱多病的老人、小孩,均可考虑进行天灸治疗。

  冬至民俗

  吃团冬 分柑分猪肉

  据历史记载,老广“过冬”颇讲究,有不少有趣而寓意深远的习俗。

  记者翻阅《广州市志(1840~1990)》发现,里面有关于“过冬”“冬节”习俗的专门记载,其中提到:“近代过冬早,没有古时那么隆重了,但各家还做汤圆、蒸糕、劏鸡杀鸭煲猪肉等。按旧俗,是日大族中各家一起杀猪祭祖,祭毕按人丁(男子)分猪肉,有名望的老人还可得双份。”

  除了分猪肉,还要分柑。“‘柑’在白话里与‘金’同音,分柑也就是分金,寓意太祖派利市给子孙后代。”广州市文木文化遗产技术服务中心总监朱炳帆解释,分柑已有近五百年历史,冬至日,家家户户祭拜祖先、神灵之后,在祠堂里分冬柑是最热闹的仪式。

  广州人在冬至时一家人吃饭,称为团冬,广州人团冬爱吃鱼生,还习惯配以白粥,名为鱼生粥。

  吃汤圆 咸甜有不同

  在广府民俗中,广东不少街坊做蒸糕、糍粑、汤圆等,杀鸡杀鸭,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庆祝一番。

  有趣的是,据记载,广府冬节所吃汤圆是咸的,以沙葛、猪肉、虾米作馅,配以鸡汤。粤西地区则以一片菜叶把汤圆包裹着,叫做“菜包籺”。

  潮汕人在冬节的前一晚,会全家老少围坐搓甜圆,而且搓甜圆越是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越好,叫“父子公孙圆”,象征一家老少圆圆满满。如果有家人外出不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归家后做一碗汤圆给他吃。

  北风起 高山晒腊肉

  记者走访广州北部看见,很多从化街坊已经将自制的腊肉、腊肠、鱼干等晾晒出来,其中高山腊肉成为宠儿,吸引了很多游人采购。

  在从化,街坊们则乘着南下的嗖嗖北风进入晒腊肉的高峰期。记者日前来到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看见,周边农家已经挂出一串串的腊肉、腊肠、鱼干等。朱师傅告诉记者,“初冬季节,只要北风一吹,就到了晒腊肉的好时节,山坡上的腊味就是这个星期挂起来的。”与低海拔腊肉相比,高山腊肉更受街坊欢迎,这是为何?朱师傅称,这与气候相关,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腊肉更香。

  这些小吃有“家”的味道
                      


  冬至大过年,如果你只知道大吃大喝鸡鸭鱼羊就多少有点low了。这顿与家人团聚的冬至饭,真正打动人心的可能并非大鱼大肉,而是那一口充满乡土温情的清新小吃。


  潮汕:吃过冬节丸“添岁”

  民谚“冬节丸,一食就过年”在潮汕地区家喻户晓。潮汕人将“冬至”说成“冬节”,足见这一传统节气的重要性。

  潮汕话中,“丸”和“圆”同音,即为“汤圆”。在潮汕地区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只要在冬至当天吃了“冬节丸”,你就长大了一岁,俗称“添岁”。所以在潮汕地区,算上生日、春节和冬至,每年可“长大”三岁呢!

  其实,潮汕的“丸”和一般的汤圆还不太一样,因为“丸”里一般没馅料。小朋友总是盼望着冬至的到来,因为在冬至前夜,妈妈会准备一些糯米粉和水,拿来大盆搓“丸”。“丸”比汤圆略小,而且制作简单,只要取一小截面粉在两手手心处搓成球状即可,小孩也能自己动手做。

  “丸”得等到冬至当天天亮才可下锅煮,这就又有一个故事。由于以前潮汕地区的一些家庭并不富裕,冬至的汤圆已算得上是人间美味,因此不管大人小孩,都期待冬至天亮,早点吃到“冬节丸”。可由于冬至夜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因此潮汕地区还流传着“冬节一夜那么长,一等二等天未光”的民谚。

  除了“冬节丸”,潮汕地区还有一种更像汤圆的名小吃——鸭母捻。从形状到口感,鸭母捻都与汤圆极像。不同的是,它比普通汤圆稍微大一点,没有全圆的形状而是有了一个小角,这可能就是“捻”的效果。

  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在小吃店买的鸭母捻每碗有三颗,馅料各不相同。为区分馅料,鸭母捻的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等,各有记号。

  鸭母捻这个名字从何而来?现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这种汤圆过去形状大如鸭蛋,鸭蛋在潮州又叫鸭母卵,故称为鸭母捻;其二是这汤圆煮熟时浮于水面,如白母鸭在水面畅游。

  东莞:冬团带来好意头 入口松软香糯

<
阅读(1063) (责任编辑:城市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荣誉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7-2018 bj1.com.cn 首都热线 版权所有 QQ:165687462
中国·北京 粤ICP备14047004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