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市105个考点举行。今年京考因招录人数较去年激增了80%、参考人数为历年之最,而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京考,竞争比为11:1。而不出意外的是,行测题涉及多个时政热点,屠呦呦获诺奖进入考题,京津冀一体化被细致考查。
从12日的行测题目来看,考生反映相比国考稍显容易。考题一如既往地紧贴社会热点,涉及北京当地的时政类题目相当多,比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重要内容、区域均衡发展、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等今年的几件热点事件都在考题中出现。而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考查尤为细致,包括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成功,以及京津冀三地都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一体化进程等都有问及。同时,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北京的五大水系等有关北京的具体地理知识也有涉及。
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专家表示,今年的突出变化是法律题增多,宪法和行政法的内容都有涉及,新出台的预算法也在考查之列。
下午的申论主题聚焦“劳动”,最后一则材料提到李克强总理赠送德国总理鲁班锁的事例,将劳动的主题上升到“中国制造”、优质制造的层面,体现出劳动对价值的创造。而此话题“似曾相识”,与2013年联考申论曾经考查过的“劳动教育与中国制造”撞车。
中公教育专家指出,这已经不是申论材料第一次呈现出这个特点了,2015年京考话题“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不仅与当年国考申论副省级“科技的生命化”、地市级主题“科学与人文”有诸多相似,更是与2012年中央军转干考试出现过的“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宛若双生,2014年京考申论“水资源短缺”也是与2010年联考同一话题重复,多则材料相似度极高。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京考有72151人参考,共设1956个职位,计划招录6857人,竞争比11:1。本次公务员招考与往年相比有一个重要变化,即首次提出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而此举是参照了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条件要求,2016国考招录首次将“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划入“不能报考”的范畴。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今后只能通过“遴选”的方式在体制内流动。
阅读(1081)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