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企 > 徐州丰县大沙河水果电商全力备战“双十一”
徐州丰县大沙河水果电商全力备战“双十一”
网上收集 2015/11/8 11:19:10 (1867)

  这是一个颇具传奇的故事。

  徐州丰县大沙河,自古以来就是贫瘠之地,上个世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来到这里,开始治沙。

  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的荒原,如今成了果园。

  另一批“知识青年”出现了。

  无数大沙河出生的年轻人在见识过外面的繁华后,决定回来。

  他们作为“电商”,在大沙河遍地开花,颠覆了传统,续写新的传奇。

  很忙碌

  大沙河水果电商,全力备战“双十一”

  最近几天,丰县大沙河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内比平常更热闹。随着“双十一”大战锣鼓的响起,一年一度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就要如期登场了。

  和往年一样,园区内的电商们又一次铆足了劲,准备全力迎战。

  和其他电商一样,杨旭和他的伙伴们也在为“双十一”紧张地准备着。“每天上百个客户涌过来,忙坏了。”杨旭说,随着“双十一”的临近,最近几天的订单量大增,一天能接相当于平时5天的订单量。“每天忙活到很晚,甚至连家也不回。”

  90后的杨旭2012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丰县创业,他和几个伙伴一起开办了水果淘宝店。由于当时很少有商家涉足生鲜水果电商平台,他们获得快速成长,并拥有了一家天猫旗舰店。凭借在业内不错的销量和口碑,生意愈发红火。

  为了配合“双十一”活动,杨旭和他的伙伴们筹备了1个多月,提前做活动预热、提前联系好货源,精选出拳头产品红富士苹果等参与“双十一”活动,在确保薄利多销的情况下,水果销售价格均比平时低。

  “像精选的红富士苹果,从平时的49.9元/箱调价至46.9元/箱。”杨旭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双十一”当天,订单客户还将获得5元的返利红包,可直接抵现,这样算下来,每箱苹果的价格为41.9元。

  “平常每天1000多箱(10斤/箱)出货量,算下来每天售出1万多斤苹果。”杨旭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双十一”当天的订单量将会大增,“预计能翻10倍以上。”他说,为了保证水果的新鲜,他们接单后将和客户沟通,尽量避开“双十一”当天发货,以防水果在物流环节滞留。

  “除了淘宝外,现在还多了微信的平台,对我们来说是利好,毕竟多一重选择、多一个渠道总是好的。”杨旭预测,微信朋友圈也将在“双十一”引爆,因为很多促销手法都会要求用户在微信朋友圈晒单。

  除了电商外,产业园区内的快递物流企业每天也是忙得不可开交。现代快报记者在仓储物流区看到,堆积如山的整箱水果随处可见,等待装货的和已经装好货物的车辆进进出出。这些成箱的水果,在工人的辅助下,源源不断地通过履带传送机传送到大货车上。

  “以往有一个大的处理中心,将水果等货物统一集散,现在则是直接开辟专线,直达目的地。”丰县邮政局速递物流市场部主任于吉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专线的开通,减少了环节,提高了时限,努力保证新鲜的水果第一时间能送到客户手中。

  于吉涛说,除了河南、北京专线外,2015年11月1日他们又增开了广东专线,“这都是基于大沙河水果交易业务量的大增和电商的快速发展。”他说,相比以往,专线的开通让时间缩短了1—2天。“省内专线,头天下午5点发货,第二天中午12点前就能到达客户手中,省外专线,也就是1天多的时间就能送达。”

  而随着“双十一”的到来,快递物流企业的业务量也是激增。“发货量比平时至少翻了5番。”于吉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开始增加人手,调派车辆,应对即将到来的“双十一”。

  大沙河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占地40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2015年3月才正式开园,但已经有28家批发零售类电子商务公司入驻。除了邮政速递外,还有申通、圆通、天天、汇通、百世等快递物流企业进驻。

  “一天30多万斤的水果从这里发出,‘双十一’当天预计出货量还会大涨。”园区负责人邵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园区也在准备,随时根据各家电商的需求全力提供服务,“园区的电商物价观测点已经做好准备,全天候监控物价动态。”

  现代快报记者走访发现,随着“双十一”的临近,大沙河镇村庄里、果园里也是一派忙碌景象,许多果农加紧采摘和分拣包装。据了解,这些苹果,除了少量通过传统的集市、经销商收购外,大部分都将通过电商平台外销。

  忆往昔

  激情岁月里,知识青年拓荒建园

  大沙河原为黄河决堤冲击形成的流沙河。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黄河在蟠龙集至二坝之间决口,“天体骤然黄了,接着狂风呼啸,只见一丈多高的黄河水头,像墙倒,似山崩,从西南方向压来,霎时间,几百户人家的大沙河镇只剩下几根榆树梢。”

  黄河在蟠龙集至二坝之间分了个岔,冲击出一条长60余公里、宽约2公里的飞沙滩、咸碱窝,也就是“大沙河”。“该河只在汛期行洪走水,它流经的地方却撂下了几尺厚的黄沙,常年多枯,经烈日曝晒,狂风旋裹,形成了连绵不绝的沙丘,低洼的地方,水涸后留下大片大片的盐碱。”

  百年来,大沙河环境之恶劣,让两岸人民深受其害。这里一度被称为寸草不生的“小戈壁”。

  1955年和1957年,江苏省农林厅林业调查队两次勘察大沙河,认为此处虽然环境恶劣,不适合种庄稼,但却适宜果树生长,并计划在此建立一座果园。

  1959年5月,大沙河果园正式成立。当时,大沙河果园公社和大沙河果园,是一个党委,国营和集体两套行政班子。当时,丰县县委、县政府也决心治理好大沙河,开始修堤筑坝、挖河造田、植树造林。

  那个年代,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下,一批批知青来到大沙河。

  据记载,“他们大多只是十七八岁的姑娘和小伙子,年龄小的连衣服破了也不会补,住的是窝棚,吃的是干粮。”

  今年70岁的老知青徐金章,1963年从徐州来到大沙河时还不到20岁。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景象颇多感概,“野地里北风呼啸,狂风吹来,漫天的黄沙打得人睁不开眼。”老人说,“早上吃过饭去干活,等中午回来,碗里就能盛着半碗沙土。”

  然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吓倒这些知青们,他们和当地人一起,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在大沙河沿岸拓荒建园,一举造就了大沙河“田园牧歌”式的传奇。

  今年73岁的张福成老人,也是当年下乡的知青之一。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前前后后从南京和徐州等地来了一共600多名知青。等到1979年底的时候,大部分知青都回去了。但依然有10多名知青在这里安家落户,娶妻生子,还有一名来自南京的女知青,也留了下来。

  和其他知青一样,当年徐金章也回城了,但顾念着家中的孩子,在城里呆了5年后,他又回到了大沙河镇。“虽然大沙河果园的果树几经变迁,品种改良,更新换代,但看着这些果树,追忆往昔,仍然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是那么亲切。”

  据记载,1963年8-11月,徐州铁路中学40名学生和徐州知青、社会青年、下放职工50多人、苏州农校毕业生20多人,进驻大沙河果园;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后,1968年,194名南京知青,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着改变大沙河命运的重任来到大沙河果园;1975~1976年,又有徐州和丰县300名知青下放到大沙河果园。

  这些下乡的知青们,在大沙河畔走过了一段用青春和热血燃烧的激情岁月。他们和大沙河人民同甘共苦,以勤劳的双手和超人的毅力,向荒沙开战,终于把这块40平方公里的沙滩,建成了林茂果丰的绿洲。

  知青们的奋斗史,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在开挖、治理大沙河的战役中全体参战人员“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大沙河精神,成为这片土地上人们守望的精神家园。

  看今朝

  矢志不移育出“金果”

  时代在变迁,现在的大沙河两岸,“苍翠绿如海,林茂花果香”,变成了全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水清鱼儿跃,气爽鸟啼鸣”,俨然一幅风光秀丽、生机盎然的天然画卷。

  大沙河果园里的果树也在更新换代。

  1972年,第一株红富士苹果栽在了大沙河,在经过引种试栽、快速发展、成果巩固几个阶段的发展后,大沙河苹果最终形成了“皮薄、肉脆、汁多、风味浓郁”的优良品质。

  到1986年,大沙河果园和当时的岳庄村果品总产量达3000多万斤,农民人均收入509元,居全县之首。其中大沙河果园总收入620多万元,上交国家利税17万元。

  1988年,大沙河果园红富士苹果发展到了4000亩,初步形成了以红富士为主
阅读(1867) (责任编辑:城市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荣誉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7-2018 bj1.com.cn 首都热线 版权所有 QQ:165687462
中国·北京 粤ICP备14047004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