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弹指一挥,罗伯特·C·科恩镜头前的广州天翻地覆。爱群大厦和孙逸仙纪念医院让人怀旧,珠江两岸的疍家人,早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
1957年,这位如今的美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戏剧家学会会员带着一台16毫米的摄像机,只身走进中国,6周穿行8城,让他成为第一个采访新中国的美国记者,纪录片《红色中国内幕》轰动世界。
“我更喜欢今天的广州。”重走当年路,科恩要以新作《罗伯特·C·科恩眼里的中国》,讲述这段跨越半世纪的故事。
昔
1957年,他让世界了解中国
“我并没有说我拍摄的中国就是全部的中国,但我能保证我拍到的中国是绝对真实的中国。”手持摄像机,历时40多天,自北向南穿越8个城市,科恩成为第一个进入新中国采访的美国人。
1957年,在一次机缘巧合的安排下,27岁的科恩辗转9天,从莫斯科进入北京,开始了6周的中国之旅。他自北到南穿行神州,分别拍摄了北京儿童医院、南京大学、杭州西湖、武汉长江大桥、广州珠江、上海外滩和苏州河等多处场景。其中,广州在他的镜头里有着别样的魅力,作为8座城市之一,占据了约1/5的篇幅。
《红色中国内幕》《Inside Red China》道出了科恩中国之行的时代象征意义。不过,当他1957年返回美国时,他的护照一度在机场被拒绝接受。尽管如此,他没有却步。从1958年到1965年,科恩在北美作了数百场讲座,传播在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
“我认为我的电影即使作为一个非常小的尝试,也为缓解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作出了贡献。”在NBC的新闻节目中,科恩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
尽管《红色中国内幕》获得了世界性的反响,科恩却不无遗憾,“(因胶卷等限制)我只能用40分钟的黑白电影6周旅行的所见所感。”为此,他希望通过重走当年的路,“在美国和全世界面前展示,自1957年以来,中国已经走了多远。”
今
2015年,
被广州的巨变震撼
“我今年已经85岁了,很想回到当年的地方,再看一眼。”科恩说。去年10月,一次偶然的网络交流,促成了他跟长春广播电视台的结识。筹备经年,暂定名为《罗伯特·C·科恩眼里的中国》的纪录片正式付诸实施。
重走当年拍摄过的8座城市,传达科恩对中国巨变的最新观感和看法,并用这样一次特殊的经历来反映包括广州在内的中国各地半世纪以来的巨变。科恩说,1978年、1988年他两度来过中国,却没有踏足广州。半个多世纪过去,他为广州的巨变而震撼。
一段不到10分钟的黑白画面,记录下了58年前的广州景象。记者发现当年他对珠江两岸,尤其是爱群大厦一带的长堤景观特别着迷。站在孙逸仙纪念医院门前,仰望爱群大厦——跟58年前同样的方位和角度,他感慨物是人非。科恩手中的照片里,爱群大厦和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门楼丝毫未变,可周边的人与物,早随年月换了容颜。镜头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沿江遍布的疍家小艇。年轻的科恩用在旁白中说:三代同堂,一家七口“蜗居”,吃住都在10平方米的小艇上。
今天,迎接他的还是那滚滚江水,两岸已是整洁的街道、现代的楼宇、川流不息的人和车。老人捧着照片,驻足良久。
怀旧之余,科恩还特别希望看看市民的医疗环境以及传统中医。为此,他走进了荔湾区逢源街社区医疗中心,目睹了街坊们的医保安排和普惠性治疗项目,频频点头。离开逢源街社区前,他一尝中医推拿的滋味,体验了腰伤旧患疼痛缓解的效果后,现场当起推销员,招呼妻女也来一试。
最感慨人的变化 年轻人高了壮了
“我十分荣幸地见证了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人民为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奋斗。”上过广州塔看最现代的广州,穿街过巷观察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科恩最关注依然是这里的人。
回看《红色中国内幕》可知,除了拍摄上世纪50年代的重点工程、知名景点之外,科恩更多将镜头对准那些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所,更多扫描工地上的普通工人以及街头巷尾的普通居民。片中的脸部特写尤其丰富,定格了一个个广州市民的时代表情。
科恩说,重踏广州土地,比起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更让他震撼的是平民百姓的变化。58年前的中国人,衣着破旧、服饰款式单调、身材消瘦。今天,他慨叹从服饰上便反映了审美和自由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物质营养的充足,使得年轻人高了壮了,“不少人还比我高出一截。”
阅读(690)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