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 > 一腔深情护绿水——定南县保护东江源区生态纪实
一腔深情护绿水——定南县保护东江源区生态纪实
网上收集 2015/9/5 22:39:12 (550)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向东流,这是对时下东江源区最真实的写照。近日,记者走进定南,随处可见定南人全力保生态、深情护绿水的身影。

  生态红线,严防排污保生态

  “养了几年猪,赚了一些钱,但没想到给河流造成了水体污染,也对群众的身体健康形成威胁。”鹅公镇大风村的生猪养殖大户卢元山不好意思地说。2011年,他和弟弟一起投入了30多万元建起一个养猪场,年出栏量有1000多头,收入数十万元。但猪场紧挨着大风河,现被划为禁养区,卢元山的养猪场被责令拆除,兄弟俩不但毫无怨言,而且非常支持。

  定南县是生猪养殖大县,早期畜禽养殖业存在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养殖无序化的现象,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该县将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给畜禽养殖业设置生态红线。积极推进生猪生产方式转变,采取培育典型、以点带面的方式,大力推广自然养猪法、无水冲栏养猪法。截至目前,该县正式投入使用的“零排放”栏舍有3.7万平方米,生猪存栏达2.5万头,新、改建“零排放”栏舍达7.6万平方米,已经推广应用的猪场有68家。

  水是生命之源。为彻底从源头上治理污染,该县打好“防、治、减、清”组合拳,引导企业进行技改,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投入治污经费7900多万元,完成了南方稀土、鑫磊稀土、江西万丰养殖等减排项目。投资1.2亿元兴建总占地50亩、日处理工业污水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生活、工业污水得到集中处理。投入4320多万元,完成了岿美山主平隆废水治理、五丰牧业生猪废水治理、江平稀土冶炼厂废水治理和县垃圾卫生填埋场等治污工程。

  收网上岸,重拳出击清水质

  九曲河是东江源头之一,在定南县境内有37.5公里长。以前九曲村村民大多从事传统农业生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曲河生态良好,河里鱼虾成群,不少村民世代靠渔业维持生计。近几年,渔民在政府的帮助下收网上岸,搞起了蔬菜、花卉种植等特色生态农业,日子过得也红红火火。据统计,定南县新建成瓜果蔬菜示范基地5万亩,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等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保护东江源头构筑了“绿色银行”。

  源头把关是前提,环境保护是关键。近年来,定南县加大执法力度,联合执法人员深入该县天九镇九曲村、龙塘镇胜前村、鹅公镇大风村、水邦村等地,开展拉网式专项执法,对非法渔具进行清理,对挂网的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引导渔民上岸,有效保护了河道的生态系统平衡,保证了源头活水。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投放鱼苗改善水质,自2011年以来,共完成鱼苗投放1300多万尾。

  为了保护东江源区生态环境,定南县出台东江源保护区内“七个禁止”等相关制度,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执法长效机制。严把环保审批关,该县3年共婉拒项目160余个,投资总额达74.47亿元。

  矿山返绿,再造青山筑屏障

  行走在通往岿美山的矿山公路上,一幅幅美景映入眼帘:平坦宽阔的矿山公路两旁,一片片绿色的油茶园,一栋栋庭院式的小楼,万木争荣,溪流纵横……如今,几代人梦想的美丽乡村,犹如幸福的花儿正在岿美山矿区处处开放。

  在“赣粤门户,生态定南”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定南县出台一系列措施保护东江源生态环境,坚持封山育林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开发与治理并重,加大了对废弃矿山治理力度,关闭钨、稀土等矿100多个。近3年来,全县共关停水源区域木材消耗型企业50多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亿余元,减少就业岗位3000多个。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东江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定南县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鼓励和扶持发展文化创意、生物制药等新型产业,推广种植脐橙、油桃、油茶等经济林木,精心打造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据统计,定南县新建成标准柑橘园1.2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4.8万亩,种茶户人均年增收可达3万余元;完成了造林补植21.87万亩、封山育林21.47万亩、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改造14.8万亩。如今,东江源森林覆盖率达到82%以上。

阅读(550) (责任编辑:城市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荣誉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7-2018 bj1.com.cn 首都热线 版权所有 QQ:165687462
中国·北京 粤ICP备14047004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