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 > 塘家社区十三姓氏融一家 走过旧村看新城
塘家社区十三姓氏融一家 走过旧村看新城
网上收集 2015/8/31 10:18:52 (657)



镇廷曾公祠

  深圳新闻网光明讯 塘家社区位于公明办事处南部,东起塘家新村,北至光明大道,临近光明新区管委会和光明城高铁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塘家片区成了光明新区的香饽饽。这个年轻的“多姓社区”可寻访的历史古迹虽不多,但居民们从各地迁来,在这块“包容之地”融洽地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续写着欣欣向荣的历史篇章。

  13姓氏融为一家

  塘家,原名“唐家村”,因本地居民多姓唐而得名。2004年改为塘家社区,该社区有唐家与张屋两个自然村。

  塘家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当时,唐姓村民从广东紫金迁此建村,命名为“唐家村”,据史料记载,宋代晋昌唐氏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广东潮阳、大埔、紫金等地。塘家本地居民唐爷爷笑着说,其实塘家有很多姓氏,现在唐姓居民也不算多,没有太多的历史古迹可以考究,听父辈说过,他们唐姓家族是从紫金迁来的。

  塘家社区还有张屋村,顾名思义,因为本地居民以张姓居多。据了解,约250年前,塘家的张姓居民从东莞迁此建村,比唐姓晚一点。而发展到现在,塘家社区有唐、曾、叶、蔡、张、麦等共13个大姓,是光明新区本地姓氏最多的社区。这些居民大多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周边的各个村落迁徙而至。

  改革开放变化大

  相对于新区的其他单姓社区,塘家这个多姓社区可寻访的古迹并不多,如今社区内仅存的姓氏祠堂是镇廷曾公祠。很可惜,该祠堂已经荒废,贴上了危房标签,里面杂草丛生,残迹斑斑。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塘家旧村。旧村里都是老瓦房,鲜有本地居民居住,如今住在里面的都是外来务工者。一位老人介绍:“这些瓦房就是最老的建筑了,大约有100多年历史,我们以前小时候就住在老房子里面,邻里关系很好,我们一放学就在巷子里追来追去……”虽然那时候很贫穷,但老人很怀念小时候快乐的时光。老瓦房已经破旧不堪了,但它们承载了老一辈的童年记忆。

  老人回忆说,改革开放前,村里主要以耕种作业为主,种植水稻、甘蔗、荔枝、番薯、花生。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在塘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现在社区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变化,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已基本实现城市化。老人家早在十几年前就搬出了旧村,住进了新房子,但偶尔还是会回到旧村走走,忆起当年的日子,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芝兰书室刚翻新

  在离塘家社区居委会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刚翻新的书室——芝兰书室。关于这座书室的历史,年轻一辈都不清楚。老人说,“芝兰”二字取自古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芝兰之室,用来比喻良好的环境。在新区,有老书室的社区并不多,可见塘家的祖先十分注重教育。谈起书室,老人感慨良多,希望后辈能承袭优良传统,好好念书,为国家发展多做贡献。

阅读(657) (责任编辑:城市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荣誉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7-2018 bj1.com.cn 首都热线 版权所有 QQ:165687462
中国·北京 粤ICP备14047004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