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高交会】
“今年展场垃圾少了,‘黄头发’的老外多了,展出的东西重了。”会展中心清洁员小刘对今年高交会的感受简单而直接。仔细咀嚼,话语间却诠释了今年高交会三大变化:整个会场竞吹“循环经济风”,会展国际化成效更突出,自主创新带来一批国内高精尖的技术装备,高交会“金字招牌”更亮了。
高交会已进入第4天,周六、周日两天里为会展中心带来了超过10万的人潮。展示、签约、部长纵论天下后,高交会热度没有丝毫减退,在专业观众、鹏城市民、海内外人士共同带动下,高交会迎来“高科技盛宴”的最高潮时刻。
循环经济渐入人心
作为本届盛会三大主题之一,循环经济无疑是展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4号馆的循环经济展外面,立着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虽然高交会开幕以来太阳始终“躲”在云霾中,但这块高科技含量电池还是“很争气”。“有太阳时我们每小时能发电33千瓦,没有太阳光我们仍能发电7千瓦,满足馆内照明需求。”拓日工程师蔺晓强在电池板下驻守了三天,每天要接受上百名海内外专业人士的现场检验和咨询。他说,这块巨大电池产生的电力3天来带动了节能展区的照明和空调系统,为展馆带来一股“可循环”的“新风”。
“新风”不仅于此,还遍布整个展会中。
在1号展馆,产生的展览垃圾逐年减少。据清洁员小刘介绍,往年1号馆的一个垃圾桶每天会产生近10桶垃圾,里面往往堆满各类宣传资料、塑料袋等,但今年每个桶垃圾减少了近半。小刘说,这已经是连续几年的递减了。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今年1号馆“作秀”资料、小礼品、大塑料袋明显减少,展品明显针对专业观众,能提供的材料全是“干巴巴”的专业语言。另一方面,今年高交会的“展虫”大幅减少,参观市民环保意识也大为提高,难怪垃圾会减少这么多。
自主创新增强国人信心
“爸爸,这是什么?”一小孩指着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问父亲。“这是利用核聚变进行发电的设备。”昨天,李先生带着10岁儿子参观高交会。在6号发改委专馆,面对近十个“自主创新”的世界最先进科技成果模型,孩子频频发问,李先生应接不暇。他说,没想到中国在这么多领域领先世界,他和孩子都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作为我国首次系统、全面地对自主创新的整体水平和成果进行集中展示,6号馆俨然成为国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之所以要搞自主创新展区,主要是要增强国人自主创新的信心,以此激发国人自主创新热情,形成自主创新新局面。”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后,高交会无疑是最好的宣传载体,借高交会的展览,可增强举国上下自主创新的信心和热情。
自主创新的大旗下,以往少见的各类重大技术装备和“机器人”纷纷亮相:华工激光切割机在钢板上笔走龙蛇,大赢LED分光分色机高速运转,智通机器人忙着为工件表面磨削抛光,富士康“深圳1号”机器人会激情弹奏……参观中,人们不知不觉会为我国自主创新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自主创新也成为成果交易的“关键词”。比如,山东潍坊在与境内外客商达成合作协议、合同62项中,自主创新的科技项目占了一半;江西展团的签约项目中,有25项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安徽展团签约项目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八成……
科技“世界语”唱响展馆
“科技创新是我们共同的语言”,荷兰外贸大臣卡里安·范·赫尼普对高交会情有独钟,她说,不管大家来自哪里,是什么样的肤色,口中说的是何种语言,在此分享的都是科技的盛会。
在科技创新这个“世界语”的紧密交流下,高交会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科技盛会。
莅展的创记录的25个海外团组会员,创记录的11个国家14个部长,以及在“全球CEO论坛”激情论道的微软、甲骨文、IDG等跨国巨头CEO们,成为高交会国际化更上一台阶的见证者。本届高交会,更创纪录吸引来全球十大证券交易所中的8家参展。这些嘴上念着科技创新“世界语”的证券交易机构,眼中盯的是中国科技企业资源,并频向中国企业“抛媚眼”。“是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吸引我们的到来。”飞利浦研究实验室高级副总裁何达纳博士一言道破来高交会的目的,“高交会是展示企业实力和研发的舞台,也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科技大门。”
“高交会是一座友谊的金桥”,科摩罗副总统易地·纳华姆一语中的,“高交会架设的高科技桥梁,令千山万水、大洋江海的阻隔变成了坦途一片,高交会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盛会,我们从中领略了深圳乃至中国的魅力。”
【都市文化】
阅读(391)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