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 > 严歌苓小说《床畔》发布:重拾20年前旧作受张艺谋启发
严歌苓小说《床畔》发布:重拾20年前旧作受张艺谋启发
网上收集 2015/5/14 0:00:00 (906)

严歌苓与刘震云对话

  谈小说《床畔》:严歌苓重写20年前旧作受张艺谋启发

  小说《床畔》讲述了护士万红坚守在一位植物人“活烈士”床畔的感人故事。从起笔到创作完成,严歌苓几易其稿,花费了20年时间。在一次与张艺谋的讨论中,严歌苓获得启发,重新动笔。

  为什么写《床畔》?

  严歌苓:它是我20多年挥之不去的构思和故事。老像幽灵一样不散,追着我。所以我就写了又推翻,推翻了又写。我和张艺谋导演讨论《金陵十三钗》剧本时,谈到了这部旧作。张艺谋说,这个植物人是否活着,是否像一般人一样活着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女孩子相信他活着。这样的点使我非常受启发,我又重写了。

  刘震云:《床畔》写的是被大家遗忘的,“英雄时代”人们对英雄的情感。这是作家对文学、生活、历史独特的认知,严歌苓在不断打捞被中国人遗忘的历史。

  小说名字为何从“护士万红”改成“床畔”?

  刘震云:这是歌苓第一次用物的名字,之前都是用人的名字,包括《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等,突然离开“人”来到了“床”的跟前,她在作品的名字上有转变。

  严歌苓:我觉得“床畔”挺有象征意义的,医院的白铁床是艘船,似水流年从旁边流过,护士万红是唯一一个“摆渡”在世俗和英雄之间的一个生命,我觉得有比较不错的诗意在里面。

  忆从军经历:那个时代当兵是最好的出路

  严歌苓与刘震云都经历过军旅生涯,当年,严歌苓在部队当舞蹈演员,刘震云则在戈壁滩上站岗。

  为什么从军?

  严歌苓:那是英雄崇拜的年代,所以当解放军是最好的出路,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刘震云:我们那个时代当兵是最好的出路,因为我们俩当兵不一样,她是舞蹈演员,我是在戈壁滩上,冬天零下20多度我每天背着枪。

  从军经历对写作有何影响?

  严歌苓:我们是女文工团的团员,他们是战士,我们分享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我在部队待了13年,写军队对我来说是一种怀旧。军队的生活可以让我今天写出一个护士万红,我觉得我对青春似乎也有了一点交代。

  刘震云:我原来写过一个小说《新兵连》,大家可以看看,可以和《床畔》结合着看。为什么结合着看呢?因为《新兵连》写的是男的,《床畔》写的是护士万红,让“新兵连”走向“床畔”。

  谈写作:最好的文学一定离生活特别的远

  关于写作的语言风格

  严歌苓:我记得我爸爸跟我说过,你怎么说话就怎么去写,语言要诚实要自然,不要作。我有这样的要求,不写废话,不写没有信息量的话,尽量让每句话表达出我想说的意思。

  刘震云:语言的幽默是低级的,事件的幽默是低级的,事件背后的道理的幽默才是(作家)智慧的体现。

  关于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严歌苓:每一粒沙子都是一个个体,你要善于捕捉这个人和那个人不一样的地方。

  刘震云:最好的文学一定离生活特别的远,永远有多远它就有多远。

  《床畔》故事简介

  1976年成昆铁路建设中一位连长为救战士负伤,成为植物人。护士万红以优异成绩被选为英雄的专职护士,一当几十年。

  在教堂改成的医院里,领导和医护都把护理英雄当作光荣,后来又当作医院存在下去的资本,其实心里早就宣判了他的死刑。万红一见张谷雨就发现他们之间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神奇的默契和交流,她一直观察研究张谷雨的病情,坚信他有康复的可能。万红漂亮,有很多的追求者,军区一把刀吴医生,痴心等她十年,和她一起寻找张谷雨不只像植物一样存在的证据,然而他此生只能在心中珍藏万红的身影;大校记者追求她,帮着她到处呼吁改善张谷雨的处境,把新闻报到了全国,万红“普通天使”的称号享誉全国,而万红依然一直守护在张谷雨身边……时代变幻,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只有护士万红的信念与坚守成为绝唱。
阅读(906) (责任编辑:城市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荣誉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7-2018 bj1.com.cn 首都热线 版权所有 QQ:165687462
中国·北京 粤ICP备14047004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