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城乡社区深入开展争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通过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各类应急资源的整合,防灾避险知识的普及,减灾安全设施的建设,全面推进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目前,已完成38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3个“江苏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我市设大型避难场所83处社区应急救援队伍拉得出、打得响
防灾减灾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市、县(市、区)两级均成立了减灾协调机构,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发挥减灾办平台作用,整合各类防灾减灾资源,组织指导开展综合减灾创建活动。各基层社区广泛参与,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区防灾减灾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了综合减灾领导小组,完善减灾综合管理体系,设有风险评估、灾害预警、医疗救治、后勤保障、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等管理小组。同时,依据政策规定,对照创建标准,制订规划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营造浓厚氛围,提升民众对创建活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独特作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纵向指导,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创建新格局。
市委、政府着眼长远,切实加强抗灾避险场所建设,有效提高了防灾避险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已全面建成白洋湾湿地公园、虎丘湿地公园、东汇公园、东园、平江新城体育公园、官渎里立交景观绿化带、常熟服装城文化广场、苏州高新区玉山公园等8个应急避难场所,吴江区芦荡湖公园、吴中区五龙桥公园、石湖景区、平江新城绿色长廊等4个应急避难场所正在抓紧建设,全市各级共设立大型避难场所83处,社区应急避难(疏散)点近2000个。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减灾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基层社区,组织开展广场咨询、科普培训、知识竞赛、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活动,并以各类防灾减灾科普场馆建设为抓手,推进“减灾讲堂”等减灾专题活动,市民政局组织编印了20万册《苏州居民防灾应急手册》发放居民。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增强了社区居民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得到基层群众一致好评。去年入汛前,我市按照逐层培训、分级负责的培训模式,对全市2100余名基层灾害信息员进行了业务轮训,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各级民政部门还指导基层社区将社区内具有各种专业特长和能力的居民动员组织起来,成立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并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保证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拉得出、打得响,在第一时间到场先期处置,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各级民政部门经常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等为契机,指导各地和市减灾委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广场咨询、科普培训、知识竞赛、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活动;以城乡社区、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和家庭等为平台,积极推动防灾减灾“六进”活动;以各类防灾减灾科普场馆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推进“减灾讲堂”等减灾专题活动。201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市共组织各类宣传咨询活动300余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3万余份,组织开展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应急知识培训等减灾主题科普宣教活动近1000场,举行各类演练550多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达40万人次,促进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的提升。
200个城乡社区安装灾害预警显示屏750万物资存放在12个救灾储备库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断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保证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科学、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市民政局修订了《苏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继出台了《苏州市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苏州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等工作制度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涵盖应急保障、社会动员、物资储备、人才队伍等多个方面的防灾减灾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33个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为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市民政局还积极推动基层社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会同地震、消防等部门组织指导基层社区针对应急预案开展演练,不断创新应急演练形式,演练增加了居民疏散、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危化洗消等环节,一次演练达到检验队伍、排摸物资、调试设备、科普宣传等多个目的。
全市民政部门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和推动城乡社区综合利用辖区公园、广场、绿地、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和服务设施,统筹整合、科学布点,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促进了基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保证在灾害应急期能及时疏散、转移安置灾民,保障受灾人员的生活和安全。吴江区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对基层社区减灾科普场馆建设的投入,对建设防灾减灾馆的社区进行适度的资金补助。近年来,市民政局通过市级社会福利基金,购置了应急疏散指示牌下发社区;投入市级社会福利基金220余万元,为近200个城乡社区和福利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安装了灾害预警显示屏,目前,全市灾害预警显示屏布设总量达到2000余台。据了解,此项目是依托市气象局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气象信息、防灾减灾知识和各类灾害预警信息,以普及各类灾害知识和防灾应急要点,提高基层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还着力提升救灾物资储备能力,不断完善救灾仓库自储与商业企业协议代储相结合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太仓、张家港、吴江、昆山等地先后建成了本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目前,市、县(市、区)两级民政部门12个救灾物资储备库已达750余万元物资储备规模。年初,市民政局出台《苏州市民政局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救灾储备物资管理,为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阅读(802)
(责任编辑: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