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成立6年、共获E轮融资的“饿了么”团队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在今年1月获得来自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和红杉资本联合投资的3.5亿美元后,该公司也成了业界的“当红辣子鸡”。
“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由于覆盖城市扩张太快,‘饿了么’还在烧钱,但已计划2018年上市。公司正在研究给客户提供月子餐甚至狗粮服务。同时还计划把重点转向开拓主要城市的主流白领市场。到目前为止,高校市场和白领市场的比例已达到1∶1。”
“将来公司会依靠大量的增值服务做出漂亮业绩。”张旭豪直言。
外卖APP的迅速蜕变
从2011年被经纬中国合伙人丛真无意中发现、关注并最终投资的“饿了么”在短短数年内已经历了多轮升级革新。随之而来多达E轮的投资也让业界对这一非常细分的应用程序频频侧目。创立以来,“饿了么”累计融资已近5亿美金。
张旭豪向记者表示,最初店员用手抄客户地址和菜单是“饿了么”的1.0版本,用电脑接单则是2.0版本,“饿了么”开发的Napos餐厅后台订单管理系统,极大的缩短了餐厅接单和用户选餐订餐的时间。
“3.0是解决配送问题,公司目前平台上可以抓取十万个定单信息。” 张旭豪表示。
而就在去年“饿了么”3.0这一阶段,美团凭借团购时期积累的市场资源突然打入外卖市场,开始和“饿了么”激烈争抢资源。“就好像一个轻量级拳击选手突然遭受重量级拳手一击。” 张旭豪坦言。
尽管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中,“饿了么”仍然保持了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并领跑高校、白领、家庭三大市场,但细分市场的压力也令其不得不迅速自我革命。
据悉,该公司目前力推的 4.0版本是让餐馆在‘饿了么’平台送的外卖统一采购,以期大力延伸产业链,向中小型餐馆提供食材。而对于未来,公司在物流、定单、交易平台和供应链多个环节都希望有所涉足。
在“饿了么”与美团等企业所处的外卖食品行业,原有流程与服务的优化是核心价值,而个中难点并不为外界所熟知。“外卖能占到中国餐饮市场20%-30%的市场份额,然而餐饮外卖的基础欠账太多。比如及时配送、食品安全、餐馆流程标准化以及食材供应链的管理等都远非某一家外卖公司靠自身实力就能完善。”张旭豪表示,因此“饿了么”依旧身处投入阶段,先做规模以期将原来的行业盲点打造成行业的热点。
押宝增值服务
在外界看来刚刚潮起的外卖APP领域,实则早有美团外卖、百度外卖、淘点点、到家美食会等在内的数百家新老网络外卖平台。暂居龙头的“饿了么”何以获得创投青睐并冲击IPO便是最受关注的话题。
“我们从来不是一家送外卖的公司,公司的目标是联接所有关于食品的需求。把交易流通的过程变得标准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创新尤为关键。” 张旭豪坦言。 “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相互合作才能把O2O做成,今年公司开始和京东以及各家快递公司合作,也在积极和配送餐馆的上游供应链合作,未来合作对象甚至不排除金融机构。”
“今年要做的基础工作还包括和进口超市合作推进口食品,推外卖饮料和营养餐、健身品牌合作,以及加强商家食品安全监管等等。”
由于不参与交易,创始初期的佣金分成模式已经较少应用。而在公司不断庞大的合作队伍中,“饿了么”的盈利模式也逐渐清晰。
“我们的盈利点首先是流量平台的价值,通过给上线的商户提供流量服务,公司便可收取广告费用、竞价排名费用等。”张旭豪透露。
第二块盈利点则是来自采购和物流。连锁餐饮品牌往往不愿意自己做物流,而这恰恰给了“饿了么”盈利空间。“我们的配送形态很多,有汽车、快递公司配送等,以期更好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张旭豪说。
而在其向投资界展示的第三大盈利模式被指是传统外卖不具备的优势。据公司方面介绍,借助互联网数据库的支持,“饿了么”6年以来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可优化餐厅的服务。
据公司方面透露的数据,目前“饿了么”覆盖城市已达200多个,员工人数也已超过2000人,而其对外公布的日订单数也达到了100万单。不过,客单价偏低的困扰已是追赶这类APP服务商的“隐形炸弹”。
其对手美团外卖平均客单价为17元,“饿了么”的平均客单价也仅19元,如何快速变现并盈利也是过去一年间张旭豪被问及最多的问题。
“和餐饮界咨询公司的报告往往只提建议不同,诸如‘饿了么’这样的APP企业可以给餐厅推餐单,甚至精确到什么样的价格最好卖。”张旭豪表示,根据外卖点餐定位和流量分析,这类公司可以帮助新进入某区域的餐厅进行商业选址。
阅读(558)
(责任编辑:城市网)